《表2不同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标比较》

《表2不同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标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闽楠(Phoebe bournei)核心种质的构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S1:逐步聚类随机取样策略;S2:逐步聚类位点优先取样策略;S3:模拟退火算法等位基因最大化策略;S4:模拟退火算法遗传距离最大化策略;*:t检验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本研究选取了来自闽楠主要分布区福建、江西两省的237份种质材料,通过对比不同取样策略及取样比例构建核心种质的结果与效率,参照其他物种构建核心种质时的取样比例以及构建核心种质的标准,选取了位点优先逐步聚类法在25%时构建的核心种质,共保留有59份种质材料,包含全部的地理种源,这可能是闽楠生境片段化,不同种源之间存在地理隔离的原因;其中江西井冈山、福建沙县两个地理种源的材料中仅各保留下一份种质材料,保留种质材料较多地理种源的是福建政和保留有8份种质材料,江西分宜、福建建瓯、江西遂川各保留有7份材料,保留有较多材料的种源可能是由于种源内遗传变异较大。核心种质各遗传参数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保留率分别为98%、104.92%、90.09%、97.94%。本研究为闽楠的育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为其他物种植物构建核心种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