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微塑料对动植物影响》

《表2 微塑料对动植物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微塑料对动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首先,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量微塑料阻碍了水中的光线传播,干扰了水中生物对光线的利用及其正常的生命活动[32]。其次,水中的微塑料能够缠绕、粘附在动植物的身体表面造成肢体损伤,以及动物误食造成难以消化、排泄不良、营养缺乏等影响,继而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健康等,严重者致死[33]。海洋生物,包括贻贝、蠕虫、鱼类和海鸟等,对微塑料的摄取及风险已被广泛报道。表2所示已报道的微塑料对动植物的影响。对大西洋东北部常见的13个浮游动物的研究发现,粒径从1.7μm到30.6μm的聚苯乙烯颗粒能够被摄取,且粘附在暴露的浮游动物的外壳和附属物上,如臂、腿、尾等[34]。有学者在长须鲸体内发现了微塑料,包括片状、线状的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多种聚合物,长度从1 mm到17 cm不等[35]。实验室暴露180~250μm的微塑料碎片2个月后,在泥潭招潮蟹的鳃、胃和肝胰腺中观察到了微塑料[36]。长期暴露于聚苯乙烯微粒体可显著降低桡足类动物的摄食和生殖产量[37]。90μm的聚苯乙烯颗粒能够抑制欧洲鲈鱼幼体的孵化、降低其生长速率,并改变其摄食偏好和固有行为[38]。沙蠋对聚苯乙烯微塑料的摄取量和体重减少量与微塑料的浓度呈正相关[39],5%的聚氯乙烯使沙蠋蠕虫受到氧化应激能力提高30%[40]。在澳大利亚大堡礁上的巩膜珊瑚的研究结果发现,珊瑚会误食微塑料,其摄取速率可达到每小时每平方米50μg颗粒,并且在珊瑚肠腔内的肠系膜组织中发现摄取的微塑料被包裹。研究发现聚氯乙烯微塑料对微藻肋骨条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6 h最大抑藻率可达39.7%,这主要是由于微塑料和微藻之间吸附和聚集等相互作用[41]。可通过滤食摄取微塑料的海洋双壳贝类可以作为海洋微塑料污染监测的指示物种。研究表明,摄食的微塑料对贝类的生长发育、代谢水平、以及生殖健康等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42]。例如微塑料的暴露造成虹鳟鱼从内到外不同鳃片上均有附着,可使虹鳟鱼的鳃组织上的部分免疫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43]。除了微塑料,还有关于纳米微塑料对无脊椎动物藤壶影响的研究表明,在浮游幼虫阶段对纳米微塑料颗粒的摄取可能持续到成虫阶段,通过蜕皮和粪便排泄观察到一些纳米塑料的排泄[44]。目前关于微塑料对动植物影响的研究相对丰富,但大都止于摄食,尚缺乏其在动植物生长周期连续性影响研究,相关影响过程和分子作用机制依然不甚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