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全方位自然电场观测数据最大变幅统计分析结果 (单位:mV)》

《表4 全方位自然电场观测数据最大变幅统计分析结果 (单位:mV)》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自然电场全方位观测试验与地表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4和图7、图8可以看到,该试验测区的自然电场全方位变化可分为三种形态:(1)北(N)向、北东(NE)向和东(E)向三个测向的变化幅度均比较大,且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如每年3~4月份之间出现的阶跃性同步跳变等,参见图8(a)、图8(b)和图8(c);(2)南东(SE)向和南(S)向的数据变化比较平稳,且最大变幅均比较小,参见图8(d)和图8(e);(3)在南西(SW)向、西(W)向和北西(NW)向三个测向的变化幅度较大,一致性较差,且部分时段呈现随机性扰动变化,如图8(f)、图8(g)和图8(h)所示。图8(i)是距离试验测区约20公里的成都(郫县)台的降雨量观测记录曲线,在最大降雨时段,即2016年6月份~7月份,最大降雨量接近60毫米/天,如图7中“虚框B”所示。从“虚框B”可见,部分测向的数据具有随降雨量变化的同步反向变化趋势,如图8(a)、图8(c)和图8(g)等。结合图2(a)所示的自然电场全方位观测装置布设情况,地表影响因素可能是产生这种各个方位自然电场不同变化形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