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双差定位采用的速度模型》

《表1 双差定位采用的速度模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序列断层结构及震源区应力场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们使用双差定位程序进行地震精定位,双差定位法虽然可以减小速度横向不均匀性的影响,但对震源所在处的速度结构依赖性较强。因此,选取合适的速度模型对该地区地震的精确定位依然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多年来这一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研究成果,比较了利用Wang等[13]、赵珠等[14]和王帅军等[15]不同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进行双差定位的试算,王帅军等的速度模型得到的重定位地震数占参与计算的地震总数的百分比最高,为94%。王帅军的速度模型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于2013年9月至11月在芦山震源区布设了一条长约410km的人工地震高分辨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的研究结果,测线穿过芦山地震震源区,所以我们选用该速度模型进行芦山地震序列精定位。波速比参考王椿墉等[15]和郑勇等[16]接收函数的研究结果,取为1.82(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