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点源机制解反演比较》

《表3 点源机制解反演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恢复地震数据获取震级、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的评价——以2013年四川芦山M_W6.6地震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选取震中距小于400km的区域宽频带地震记录中没有限幅的数据,同时兼顾方位角覆盖(图2a中的黑色三角形),利用这些数据反演芦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将之定义为参考机制解,得到的结果为走向、倾向和滑动角分别为213°、45°和94°,震源深度15km,地震矩张量7.5×1019 N·m(表3),波形拟合结果如图3所示.选取震中距150km至250km间七个数据限幅的台站(图2a中的红色三角形),分别使用恢复前的数据和恢复后的数据进行反演,结果分别记作恢复前结果和恢复后结果(表3),图2b显示了恢复前结果和恢复后结果的误差函数及震源机制随深度的变化关系,蓝线串起的沙滩球表示恢复前数据的结果,红线串起的沙滩球表示恢复后数据的结果.未填充颜色的大沙滩球中的黑线、蓝线和红线分别表示参考机制解、恢复前机制解和恢复后机制解的一个节面.相应的波形拟合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