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数值模型采用的粘滞性流变参数》

《表1 数值模型采用的粘滞性流变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壳放射性生热效应对大陆俯冲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η0为参考粘滞系数,通过下式计算得出:η0(28)(7) 1AD(8)106n。相关参考文献:Kirby(1983);Kirby and Kronenberg(1987);Ranalli and Murphy(1987);Ji and Zhao(1993);Ranalli(1995)。

初始模型长度为4000 km,深度为670 km。使用不规则的有限差分单元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其中俯冲带区域采用2 km?2 km单元,而在模型边界区域采用30 km×30 km单元。模型由左右两大陆板块组成,长度分别为2300 km和1700 km,如图1所示。大陆岩石圈厚度均为120 km(包括35 km的大陆地壳和85 km的岩石圈地幔,而大陆地壳部分则由20 km上地壳和15 km下地壳组成)。上、下地壳的流变性质分别用含水石英岩和辉绿岩表示。不同岩石类型及其属性详见表1、2。上地壳采用高温脱水熔融模型(Hermann,2002),下地壳采用干玄武岩熔融模型(Green and Ringwood,1967;李忠海和许志琴,2015),具体参数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