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 关联并购的经济后果》

《表1 1 关联并购的经济后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关联并购、并购溢价率与公司业绩——基于控股股东支持视角的实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双尾);注:括号内为t值,标准误并经公司层面聚类(cluster)调整

相比非关联并购,关联并购后上市公司经济绩效表现如何呢?在对关联并购经济后果的分析中,我们分别采用了会计业绩(Roa、Roe)、市场业绩(TQ、BHAR250)这两大类共四个绩效指标来衡量经济绩效,实证结果如表11所示。表11第(1)列、第(2)列、第(3)列为渐进DID模型的回归结果,第(1)列、第(2)列中交乘项(RPMA×Post)的回归系数为正值,但均不显著。该结果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比非关联并购,上市公司实施关联并购后其会计业绩并没有显著改善,因此本文的H4a并未得到实证支持。进一步地,表11第(3)列中交乘项(RPMA×Post)的回归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值,这意味着实施关联并购后上市公司的市场业绩有明显提升。而表11第(4)列报告了关联并购对上市公司购买并持有超额收益率(BHAR250)的回归结果。考虑到事件公告日前可能存在股价异动的情形,本文还将事件公告日前100个交易日经市场调整的个股累计收益率(CAR100)作为控制变量。实证研究发现,关联并购(RPMA)的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值,这意味着关联并购相比非关联并购具有显著更高的长期市场表现。可见,本文的H4b得到了实证支持。综合来看,尽管上市公司进行关联并购相比进行非关联并购并未获得显著更高的会计业绩,但表现出了显著更好的市场业绩(市场价值和超额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