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资源委员会及附属机关员工抚恤统计表(1943年1—6月)》

《表2 资源委员会及附属机关员工抚恤统计表(1943年1—6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由抚恤到保险: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劳工伤残病亡救助问题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这份1943年上半年的死亡及抚恤统计(见表2)中,可以看出当时工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死亡的206人当中因病而亡者达141人,约为死亡总人数的68%。因公伤残人数极少,6个月仅伤2人,只占伤亡总数的0.9%。全年同样如此,整个1943年因公亡故受恤人数只有16人,只占死亡受恤人数422人的3.8%[11]29。积劳病故病亡率高的状况是当时国统区的普遍现象。全面抗战期间云南个旧锡矿全矿区每年死亡人数在4 000人以上,其下属的马拉格矿矿工的病亡率达8.7%,当地有“矿工多患烟子痨(矽肺病),寿命最短,故妇女改嫁者多”的说法。四川威远的小煤窑排水工因病死亡率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