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 0 1 6 年决算结余(盈余)/收入比》

《表1 2 0 1 6 年决算结余(盈余)/收入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收入费用表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此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在取得长期资产的会计期间本期盈余偏大,使用长期资产的会计期间本期盈余偏小,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收入费用表“本期盈余”的异常波动。笔者对某地区70家行政事业单位的2016年决算数据进行调整,按新政府会计制度编制其收入费用表,计算出本期盈余与收入的比值(详见表1)。调整前70家单位年度收支结余没有负值,调整后36家单位本期盈余为负值,34家单位为正值;调整前收支结余/收入的比值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38.16%,方差为0.45%;调整后本期盈余/收入的比值最小值为-78.75%,最大值为98.12%,方差为7.73%。表中反映出各单位“本期盈余”的较大差异,多是由于长期资产取得与折旧摊销在会计期间的确认不同步所造成的。当然如果某个会计期间内,行政事业单位长期资产取得的金额与所有长期资产的折旧摊销金额相近,则收入费用表中“本期盈余”的异常就有所减小,但这也仅仅是数字上的相近,不是会计业务内容上的相近。行政事业单位在每个会计期间取得的一般长期资产的金额差别可能不是很大,不过由于专项经费在各个年度投入的力度不同,这一金额也可能在会计期间上有较大差异。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房屋建筑物大多是一次性的,反映到会计报表上,在房屋建筑物构建的会计期间就会出现“本期收入”和“本期盈余”较大,而随后几十年的会计报表上“本期费用”较大而“本期盈余”较小。因此形成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同一单位历年数据之间无法比较,收入费用表的最终结果——“本期盈余”难以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