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带隔板和无隔板仿真结果对比》

《表2 带隔板和无隔板仿真结果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轴向冲击下薄壁方管屈曲模式及初始峰值力控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初始撞击力峰值是结构防撞性设计中的重要参数,过大的初始峰值力造成碰撞减速度过大,导致结构失稳以及乘员生命安全,因此应尽可能地降低初始撞击力峰值。图14为撞击力曲线,可以发现,在撞击初期出现了明显的峰值力,力值达到了780 kN,带诱导结构模型初始峰值力为450 kN,峰值力降低了42.3%。这说明诱导结构不仅具有诱导结构稳定变形的作用,还具有显著降低撞击力峰值作用。图15为带诱导结构与无诱导结构吸能量曲线,表2为分别选取带诱导结构与无诱导结构方管在450 mm的有效变形行程内的吸能量、平均撞击力以及峰值力撞击结果对比。可以发现,2种结构吸能量数值基本一致,诱导结构对吸能量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但是由于吸能结构为焊接件,混乱的变形将导致方管壁板产生较大的塑变转角,可能会导致焊缝撕裂,导致不可预期的变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