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 不同年份抑郁症议题态度层面的框架频次差异》

《表8 不同年份抑郁症议题态度层面的框架频次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健康传播视阈下抑郁症议题的呈现与演变——以2011~2019年热门微博实证研究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研究问题三的分析如下:不同年份与抑郁症议题态度层面的框架之间也存在一种显著相关性(p=0.000)(如表8所示)。从2011年到2019年,草率或随意调侃框架、科普辟谣框架的使用比例都在下降,福利关爱框架则从占比10.0%显著上升为73.1%,人们对抑郁症患者的态度趋向积极。2019年发生了多起公众人物抑郁症事件,同年出现了少数议题采用指责“标榜”框架,样本中一些微博用户认为某些公众人物并不是真正患有抑郁症,或谴责他们企图通过抑郁症掩盖自己的一些行为,换取公众的同情或原谅,在“正常患者”与“福利关爱”两种观念日益扩散,成为共识之时,这种谴责消费“抑郁症”的行为,便折射出公众对抑郁症患者行为正当化的考量。换言之,当公众认为某一“患者”的行为表达的目的性超过了其患病的事实,就会将这一行为表达上升到伦理层面的不道德进行批评,尝试以此为所谓“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构筑一片获取关怀的保护地带。但不可避免的是,他们在指责对方“歪曲”抑郁症的同时,自身的观念和话语表达又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情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