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6 0 份大豆材料抗病信息》

《附表6 0 份大豆材料抗病信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SSR标记分析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的遗传多样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遗传多样性是反映物种多样性的核心指标,遗传多样性的下降是大豆育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狭窄的亲本遗传基础也使得抗性育种的可选择性降低,本试验中第Ⅰ类群的东农36号是20世纪90年代王金陵教授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其他类群,第Ⅱ类群的吉林6号是由吉林省农科院通过有性杂交育成,含有野生大豆血缘,第Ⅲ类群、第Ⅳ类群、第Ⅴ类群和第Ⅵ类群的9份抗性材料,都来自各个地区的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也要高于第Ⅶ类群,因此挖掘利用早期品种、利用野生大豆和挑选地方优良品种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遗传基础,对育种研究具有极大指导意义。本研究中81.67%品种(系)划分在第Ⅶ类群中,品种(系)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差异相对较窄,亚群Ⅵ中品种(系)间相似系数达到0.53~0.74,品种(系)遗传基础相近,在抗病育种亲本选择中要注意减少此类群间选择,避免遗传多样性下降和相同遗传背景的干扰,合理利用早期育成品种,同时注重野生大豆资源和挑选地方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