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BC1F2分离群体卡方检验》

《表1 BC1F2分离群体卡方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稻和玉米叶表皮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N:单株数目,下同。

构建了水稻EMS诱变突变体库,共1 050个株系,利用牙齿树脂合成印迹技术,筛选调控叶表皮形态建成相关突变体,突变体编号均按照M1代收获编号进行编排。分离到E202(EMS-202)突变体,从苗期到成熟期,植株株高较对照‘中花11’(ZH11)矮,株形紧凑,叶夹角变小,叶片皱缩、卷曲,外形呈葱叶状,叶片从叶基到叶尖不弯曲,向上直立生长,开花延迟,成熟期可结实,但结实率降低(图1-A~C)。对照ZH11叶片平展,叶夹角较大,从叶中部位到叶尖自然向下弯曲,呈半圆弧状,开花早,结实好(图1-B和C)。在印迹镜检中,观察ZH11气孔呈单线性排列,两个气孔间隔一个表皮长细胞,呈现出一个表皮细胞与一个气孔的交错排列模式,且表皮上布满点状乳突(图1-D),而E202中观察到两个气孔相连的表型(图1-E~G)。统计结果表明,ZH11中相连气孔数占总统计气孔数的0.13%,而E202相连气孔频繁出现,异常气孔数占总统计数目比例为7.41%,有显著性差异(随机统计3 000个气孔),且从第3叶~第10叶每一叶气孔密度均比对照低(图1-H和I)。将E202和ZH11回交,进行正交、反交实验,F1代均为野生型表型,F2代叶表皮发育正常表型与突变表型分离比为3:1,表1为分离群体的卡方检测值,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E202气孔簇生的表型是由核单基因隐性突变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