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8—2018年“三鱼两药”不合格率变化(%)》

《表3 2008—2018年“三鱼两药”不合格率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上海市市售3种鱼类中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化合物监测结果及膳食暴露评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未进行检测

2008—2018年,市售水产品中的“三鱼两药”不合格率呈现波动式下降,其中2018年不合格率(3.6%,2/55)较2008年不合格率(33.7%,30/89)下降了89.3%(表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9,P<0.05)。按不同鱼类分析,大菱鲆的硝基呋喃化合物不合格率呈现下降趋势,不合格率为42.6%(100/235),但孔雀石绿残留11年来均未检出。乌鳢中硝基呋喃化合物不合格率为7.4%(18/244),其中2015—2017年硝基呋喃化合物不合格率出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乌鳢中孔雀石绿不合格率为1.2%(3/244)。鳜鱼中硝基呋喃化合物不合格率为7.0%(21/300),主要发现于2008—2010年之间,孔雀石绿不合格率为2.0%(6/300),结果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