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表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与评价方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宏观性评价技术方法包括评价的基本要求、技术思路、评价方法、成果编制与提交要求,规定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评价单元选择、数据资料整理、评价关键因子识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野外调查核查、基于单要素的承载本底评价、承载状态评价等(图3),构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表1)和评价方法。该方法是中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领域的首个技术规范,适用于全国、区域(跨省域)和省域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宏观性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具体评价过程和方法见李瑞敏等[19]。评价的目标是圈定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优劣的空间范围,为区域(跨省域)和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圈定资源环境承载状况欠协调的区域,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提供靶区;任务是调查分析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构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承载能力,建设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地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