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愤怒沉思的中介作用结果》

《表3 愤怒沉思的中介作用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少年的线下受欺负与线上欺负行为——愤怒沉思的中介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结果呈现的是标准化系数及其95%置信区间;R2为模型的解释率及其显著性水平。

以线下受欺负作为自变量,线上欺负行为作为因变量,愤怒沉思的各个维度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模型一中,控制了性别、学历、年龄、是否独生子女以及上网时长等因素后,线下受欺负依然能够正向预测事后愤怒(β=0.18,95%CI=[0.13,0.23])、报复想法(β=0.22,95%CI=[0.17,0.27])、愤怒记忆(β=0.16,95%CI=[0.10,0.22])和事因理解(β=0.19,95%CI=[0.12,0.27])。在模型二中,控制了额外变量后,线下受欺负依然能够预测线上欺负行为(β=0.29,95%CI=[0.20,0.38]),而愤怒沉思的四个维度中,只有报复想法能够正向预测线上欺负行为(β=0.67,95%CI=[0.45,0.89]),其它三个维度的95%置信区间均包含0,表明它们的预测作用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报复想法在线下受欺负与线上欺负行为中的部分中介作用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