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调查指标分布表:基于园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探索》

《表1 调查指标分布表:基于园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探索》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园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探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学生问卷设计上,借鉴了CIPP教育评价模式来分析样本校基于园区产教融合的实践效果。1967年,CIPP教育评价模式由美国评价学者斯塔佛尔比姆提出,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背景、教育信息资源的输入、教育活动过程、教育活动结果的全面评价模式。斯塔佛尔比姆认为,教育评价不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而是以教育决策为导向,为决策者改进教学服务是CIPP评价模式的鲜明特点[4]。因此,CIPP评价模式的价值诉求与当前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追求相吻合,要求产教融合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和结果提升提供专业性支持。结合研究的目的和侧重点,将问卷内容编制为实践过程评价和实践效果评价2个一级指标。实践过程评价设置为实践条件、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方式、实践管理4个二级指标;实践效果评价设置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满意度2个二级指标,见表1。调查对象以W学院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产权管理、市场营销、文化产业管理6个专业的大三学生为主,覆盖计算机、公共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4个专业大类。为研究学生在不同实践单位背景下的实践效果进行差异性检验,将问卷的调查对象以该专业学生是否入园区企业实践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