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北洋政府时期壬戌学制中的体育课程标准(1922—1923年颁布)》

《表1 北洋政府时期壬戌学制中的体育课程标准(1922—1923年颁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健全人格教育宗旨的形成及其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此课程标准中的中学所指为初中。高中标准并没有同步颁布。

受健全人格教育宗旨的影响,很多学校调整了办学方针,以健全人格,注重体育为首要内容,学校体育在这一时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这也说明,教育话语权的下放,促进了北洋时期教育的改革,学校体育也受此影响,由体操向体育转变,即由单一的兵操向多元的体育拓展。这一时期学校体育呈现两大内容,一是田径和球类项目为主的西方体育教学内容,二是我国的传统武术,这两大模块基本是我国学校体育内容的早期定型。此外,新学制从国家层面规定了小学教育6年(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学教育分为初中3年,高中3年,即沿用至今的“六三三”模式,并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做了具体规定(表1)。小学时期,每周体育学时占全部课程的10%,毕业对体育有最低标准。初中3年体育课程则按学分进行学习,体育12学分、生理卫生4学分,可见,在健全人格教育宗旨的引领下,北洋时期的体育课程标准更为具体,学校体育改变了原有的兵操一统的画面,呈现出多元体育并存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