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SEM模型估计及检验》

《表7 SEM模型估计及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10%、5%、1%的水平上显著。

根据表7估计结果显示,λ值显著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我国省际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现象,印证了空间因素在模型设定中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具体来看,教育系数为0.044,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教育投入的提升有利于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技术、知识传播,为培育高素质国民提供物质支撑,而国民素质的提升,能够使其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理解贯彻新政策新措施,培养减少浪费、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新习惯,从而促进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系数为0.061,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工艺先进,在人、财、物等方面更具优势,而这些优势能为水、能源、粮食的利用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其耦合协调度的提升。经济集聚系数为0.041,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经济集聚过程中,伴随着各种正外部性,产生的规模经济、成本节约、技术、知识溢出效应均会有利于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农林支持系数为0.015,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农林支持力度的加大,有利于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粮食高效、高质生产,保障全社会的粮食供给,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提供物质保障。技术进步系数为0.009,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技术进步能有效提高水、能源、粮食在生产开采端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水、能源、粮食在消费端的不必要损耗和浪费,促进水、能源、粮食高效利用,从而对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产生积极影响。人口系数为-0.073,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人口数量越多,其对水、能源、粮食的需求量就越大,再加上当前人口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这些地区多少都会存在一种或多种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这就会大大增加资源的供应成本,导致水、能源、粮食之间无法很好的协调匹配,因而会对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