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16年中国有效专利产业化率(%)》

《表4 2016年中国有效专利产业化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试论新时代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报告》。

就知识产权的绝对数量而言,我国目前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在庞大的知识产权储备之后,中国专利质量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一差距突出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不高,大部分专利活动资源投入到了技术含量较低的专利创造与申请之中。2015年,中国成为国际首个年度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超过100万件的国家,当年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10.2万件,几乎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的总和。这一数量看似巨大,但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2015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6%,而当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分别达到93.6%、76.3%、49.6%、72.5%。二是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和产业化率不高。2016年,中国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仅为52.6%,其中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为67.2%,在发明专利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发明专利有效实施率较低(分别为14.1%和29.1%)。产业化是专利实现价值的必然途径,而目前我国专利的产业化率(用于生产出产品并投放市场的专利占有效专利的比例)仍然偏低。如表4所示,2016年产业化的发明专利仅占有效发明专利的36.2%,影响了发明专利的社会经济价值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