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4批地榆槐角丸共有峰相对峰面积》

《表1 14批地榆槐角丸共有峰相对峰面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评价地榆槐角丸质量》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取地榆(炭)、槐角(蜜炙)、槐花(炒)、大黄、黄芩、地黄、当归、赤芍、红花、防风、荆芥穗、枳壳(麸炒)12味药材粉末(过3号筛)各约1.0 g,精密称定,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析,结果显示1号峰来源于地榆、赤芍、地黄、大黄、当归,2号峰来源于红花、赤芍,3号峰来源于赤芍,4、6、7、10号来源于大黄,5、9号峰来源于枳壳,8号峰来源于当归,11号峰来源于槐角,12号峰来源于地榆,13号峰来源于槐花、槐角、大黄、当归,14、15、16号峰来源于黄芩,17、18号峰来源于荆芥穗,19、20号峰来源于防风。色谱图见图2。通过比对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与混合对照品溶液色谱图的紫外吸收值指认出7个共有成分,分别是1号没食子酸、3号芍药苷、9号柚皮苷、11号槐角苷、13号芦丁、14号黄芩苷、19号升麻素苷;选择峰形较好,分离度较大,保留时间稳定的11号槐角苷色谱峰作参照峰,计算其他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和相对保留时间,并计算相应的RSD,结果20个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n=14)均小于3.0%,相对峰面积及其RSD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