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缺陷分类及特征:射频导管消融术阻滞二尖瓣峡部的研究进展》

《表1 缺陷分类及特征:射频导管消融术阻滞二尖瓣峡部的研究进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射频导管消融术阻滞二尖瓣峡部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CS差异起搏,如CS1-2到LAA时程>CS3-4到LAA时程(+表示阳性,-表示阴性);B:LAA起搏,CS记录的激动顺序为近端至远端;Endo:心内膜面;Epi:心外膜面;Gap:电传导缝隙。

Takatsuki等[19]首次报道了“假性阻滞”现象,并建议在验证MI消融线阻滞过程中,区分CS电极记录的CS肌袖近场电位和LA远场电位,便于指导术者及时识别MI消融线BDB。受Takatsuki等[19]启发,Shah等[20]借助CS差异起搏及LAA起搏技术检测236例患者(共271次MI消融)MI消融线BDB,发现近20%的评估结果存在缺陷,进一步分析将缺陷归成6类,并指出假性阻滞的缺陷特征(见表1)。同时作者强调仔细分辨CS电极电位对识别假性阻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Barkagan等[21]通过高精密度标测发现心外膜桥接可导致MI传导时间延长和CS激动顺序变化而产生假性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