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综合评估矩阵:利用InSAR与地质数据综合分析南京河西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和成因》

《表1 综合评估矩阵:利用InSAR与地质数据综合分析南京河西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和成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利用InSAR与地质数据综合分析南京河西地面沉降的演化特征和成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进一步说明地面沉降对地铁结构健康的影响,采用熵值法[11]进行定量评估。本文选取地铁沿线各区间缓冲区(2号线沿线1 km作为缓冲区)内平均沉降速率S1、平均沉降梯度S2、上行线与下行线运营期内累计最大沉降均值S3、各区间下卧土层性质S4作为评价地铁结构健康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估矩阵。对下卧土层性质进行one‐hot编码,假定各指标为正向型指标,并归一化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各区间综合权重值代表其健康程度,权重值越小说明隧道结构健康状况越差。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安全极限曲率半径15 000 m作为评估地铁隧道沉降槽对结构及行车安全潜在影响的指标。本文利用各区间极限曲率超限占有率验证综合评估矩阵的可靠性。由表1可知油雨、集云区间的权重值最小,而占有率最高,表明这些区间隧道存在沉降,本文建立的评估矩阵符合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