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绿球藻GIEC-38转录本中识别的参与脂类生物合成的编码酶基因》

《表1 绿球藻GIEC-38转录本中识别的参与脂类生物合成的编码酶基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氮胁迫下绿球藻GIEC-38光合固碳富集油脂机理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微藻细胞中,脂类的合成通路与模式生物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以及高等植物都相似[12]。对GIEC-38藻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相关转录基因进行鉴定,通过KEGG富集注释列表(表1),获得134个表达显著的转录本。脂肪酸的合成被认为是通过调节酰基链的供需平衡来控制脂质合成的关键物质[13],是从乙酰辅酶A羧化酶(EC 6.4.1.2)发生羧化作用形成丙二酰辅酶A反应开始的,丙二酰基转移到酰基载体蛋白(ACP)中,成为脂肪酸合成酶(FASN)的一个亚基。这种多酶复合物凝聚成丙二酰-ACP催化了脂肪酸的延长。最后ACP-硫脂酶(Fat,EC 3.1.2.14)切断了16碳链和18碳链的脂肪酸酰基链,释放出脂肪酸[14]。所有这些酶均在藻株GIEC-38中存在,并且均超过一个转录本。在真核生物中能量的储存主要以TAG的形式存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微藻会富集大量油脂,其中TAG是最主要的存在形式[15],所以TAG的合成代谢与总脂产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