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各品种栽后植株氮素积累参数(2016)》

《表6 各品种栽后植株氮素积累参数(201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氮素积累模型与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标以不同小写字母的值在同一年份5%水平差异显著。

利用2015年各品种拔节、抽穗、抽穗后20 d和成熟期植株群体氮素积累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对参试的6个水稻品种关键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y=x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甬优2640、甬优1640、扬粳4038、扬粳4227、扬两优6号和新两优6380模拟的准确度(以k表示)分别为1.027、0.954、1.015、0.927、0.974和1.020,且参试品种栽后主要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量模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Gompertz方程可较好地拟合不同水稻品种栽后群体氮素积累动态特征(图2)。2.3.3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动态模型方程的应用通过对Gompertz模型的分析,可推导出一些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特征参数。参照纪洪亭等[14]的方法,最大氮素积累速率(kg hm–2 d–1)=ac/e,到达最大氮素积累速率的时间(d)=b/c。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最大氮素积累速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就最大氮素积累速率出现时间而言,常规粳稻出现时间最晚(大致在栽后43~44 d)、籼粳杂交稻其次、杂交籼稻再其次(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