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4种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与小气候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1 4种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与小气候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秋季主要庭院树种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在α=0.05水平下显著相关

从表1的数据得出,空气温度与光照强度均与空气颗粒物浓度呈正相关,而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与其呈负相关,且林外的颗粒物浓度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4种粒径颗粒物与小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大小排序:平均风速>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林外光照强度>相对湿度)。这是因为空气湍流运动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决定作用,而湍流的混合状况又是风日变化差异的又一主要因素,在风的作用下污染物被输送到远处,且风速与被传送的距离呈正相关[7]。另一方面在维持弱气压场、风力较小的不理想扩散的气象条件时,相对湿度可以对颗粒物有洗刷作用,稀释了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8-9]。温度主要对大气垂直对流产生影响,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颗粒物的扩散,但也有一定的阙值。这与有些学者对北京地区的观测结果相反[10]。究其原因,秋季福州出现逆温[11-12,9],大气对流运动较弱,颗粒物难以得到转移扩散,加重污染。从小气候因子与4种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相关性分析来看:随着粒径的减小(除了PM1.0),温度与其相关性变小;而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光照,则随着粒径的减小相关性变大。且温度和光照与PM1.0的相关性最大。说明小粒径颗粒物浓度比较敏感,受环境影响较大,这与郭二果2009年对北京西山的研究结论一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