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相关研究的实验参数对比》

《表4 相关研究的实验参数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主流湍流度对涡轮导叶压力面扩张型气膜孔冷却特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12a是T为1.3%时P1下游的气膜冷却效率分布,并与文献[20]和文献[31]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X是孔下游距离气膜孔出口中心处的弧长,D为气膜孔圆柱段直径。本文实验和以上两篇文献的气膜孔相关的对比信息见表4。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可以看出,本文的W型气膜孔具有更高的气膜冷却效率,这是由于本文研究的气膜孔倾角小,排布较密,且测量的是中心线气膜冷却效率。实验中使用的叶片叶型、主流雷诺数、气膜孔排的具体位置不同,这也可能是造成气膜冷却效率不同的原因。P1下游X·D-1小于30的区域内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吹风比小于1.2时,吹风比增大使得贴附壁面的冷气量增加,因此气膜冷却效率逐渐增大,这一现象在吹风比从0.5升高到0.8时最为明显;当吹风比大于1.2时,吹风比增大使得冷导气射流在气膜孔出口处具有较大的法向动量,致冷气脱离壁面被主流耗散掉,贴附壁面的冷气量减少,因此气膜冷却效率逐渐降低。在P1下游X·D-1大于30的区域,吹风比越高气膜冷却效率越高,这是由于大吹风比时冷气量较多,抵抗耗散的能力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