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基准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3 基准模型的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与城镇化效率》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2)方括号内为T值检验结果。下表同。

模型(3)和模型(4)的估计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单中心指数mono的系数都显著为负。这表明,在省域空间范围内,多中心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城镇化效率提升。可能的原因在于,省域是一个较大的空间地理尺度,要素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一个城市会因距离过远而无法有效发挥空间溢出效应。这意味着,小城市通过“借用规模”享受大城市的经济溢出效应是存在地理边界的,而省域的空间尺度已完全超越了这个边界,这类似于新经济地理学提出的大城市作用于周边小城市的“集聚阴影效应”(Agglomeration Shadow Effect)。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政府往往会通过行政干预、政策倾向等方式重点支持省域内个别城市的发展,虽然加快了个别城市的发展,但这种非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损害了其他城市的效率,因而单中心空间结构无法改善省域整体的城镇化效率。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城镇化效率提升,而政府干预对城镇化效率存在明显的负向影响。这说明,加强人力资本集聚、改善基础设施和推进市场化改革是提升城镇化效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