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我国部分“城市记忆工程”与“乡村记忆工程”及其数字资源开发形式》

《表1 我国部分“城市记忆工程”与“乡村记忆工程”及其数字资源开发形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模式与路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传统的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以政府价值为导向的单一开发形式,这种开发模式必然会导致一些边缘群体记忆的遗忘和丢失,破坏社会记忆的完整性。因此,这种传统单一导向的模式应转变为多元主体共建的现代模式。目前,越来越多的档案部门以保护和传承社会记忆、城市记忆和乡村记忆为目的,主动参与社会记忆构建,开展“城市记忆工程”“乡村记忆工程”(参见表1)。同时,其他文化部门、社会组织及个人也都应作为开发保护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主体,进行“档案自治”,即“个人及社群身份认同、记忆及问责性目的,参与社会记忆,拥有他们自己的声音,成为参与文件管理及归档的能动主体的能力”[8]。例如安宁城市记忆项目就是由云南芳柔档案管理有限公司引入,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学院和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共同进行深入合作的项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