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三种方法(FR、PC、CCM)与梯度量热法估算的地表土壤热通量的Nash-Sutcliffe系数(E1)》

《表2 三种方法(FR、PC、CCM)与梯度量热法估算的地表土壤热通量的Nash-Sutcliffe系数(E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天气地表土壤热通量估算对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是沙尘暴,b是雨天,c是晴天,d是浮尘。

PC法是一种实测土壤热通量和热储存相结合的方法。将热通量板埋藏于土壤的不同深度,即可得到土壤热通量的实测数据[15]。通常,在整个试验期间,板式量热法估算的G0s遵循G0m的变化过程(图4 a2~d2)。在沙尘暴天气下的E1值较低,其他天气条件下的E1值较高(表2),这可能是因为沙尘暴天气地表风速过大,影响了0.1 m处土壤热通量的测量结果,进而影响了PC法估算地表土壤热通量值的精度。总体而言,这三种方法中PC法是最优的确定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方法。但是PC法高估了夜间的谷值,而低估了白天的峰值。地表土壤热通量的低估或高估主要来自掩埋在地下层的热通量板测量的土壤热通量的误差。尽管这种热通量板具有简单性和耐久性,但有证据表明土壤热通量板在现场估算土壤热通量期间容易出现误差,这可能是由热通量板与周围土壤之间的热传导差异而引起的[28]。因为不同的近地表土壤水分不同,所以热通量板周围的土壤热传导率不同[29]。PC法的E1值在雨天最低,可能是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导致的(表2)。当放置热通量板时,应把土壤水分也考虑进去,2.3节给出了放置土壤热通量板最佳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