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相关40个腧穴出现的频次》

《表2 相关40个腧穴出现的频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针灸百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文献述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此次采用R软件及相应的程序包,并分别对纳入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其中风池、颈夹脊与百会穴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天柱、大椎、风府、颈百劳,后溪、太阳等;其中取穴以头项部17处穴位(风池、颈夹脊、天柱、大椎、风府、颈百劳、太阳、完骨、印堂、四神聪、头维、率谷、玉枕、神庭、上星、脑户、翳风)为主,尤其以督脉头部腧穴为主要;躯干部穴位主要为大杼、肩井、命门、肾俞、神阙、风门、关元这7穴;四肢部以后溪、太溪、内关、足三里、悬钟、合谷、列缺、曲池、太冲、中渚、丰隆、阴陵泉、血海、昆仑、三阴交、阳陵泉等16穴为主。其中记载风池[3-12,15-16,18-23,28-29,31-37,39-40,43,45,50-52]有34篇文章,颈夹脊穴[4-7,9-12,14-19,27-28,31-33,35,37-39,41,43,48,51]有27篇文章,记载天柱[3,8,10-11,15-16,20-21,29,34-35,40-41,44-45,50-51]的相关文献为17篇,记载大椎[2,5,7,10-11,15,17-18,30,35-36,40,42,47,54]的文献为15篇。其具体分布见表2及频数图1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