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发酵工艺对马铃薯面包质构特性的影响》

《表3 不同发酵工艺对马铃薯面包质构特性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发酵工艺对马铃薯面包品质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表同。

制作面包采用的发酵工艺不同,最终获得的面包品质不同,表3为不同发酵方法对马铃薯面包质构特性的影响。由表3可得,快速发酵法的硬度和咀嚼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发酵方法,发酵结束后面团体积变化最小;低温过夜发酵法的面包的黏附性、弹性和咀嚼度与快速发酵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表现为黏附性高,硬度大。直接发酵法与过夜种子面团法硬度、黏附性、弹性和咀嚼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分含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余4种发酵方法(P<0.05),质构特性优于快速发酵法和低温过夜发酵法。中种发酵法的马铃薯面包硬度最低(P<0.05),弹性最高,咀嚼度最小,面包品质相对最高。结果显示,不同发酵工艺对面包质构特性有明显影响,可能由于中种发酵法的工艺条件中,酵母在种子面团中得到有效增殖及活力较优,且终次发酵时间较长,使得更多的大分子物质被分解为小分子易吸收的状态,面筋得到有效舒展,面团产气较多、体积较大,能够使面包产品的质构特性得到明显改善,故在质构特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