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压痛点和经络走行穴位对应关系》

《表1 压痛点和经络走行穴位对应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现状及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灵枢·周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周痹疼痛的部位随血脉分布,全身广泛,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疼痛表现相符,故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此病属痹证之“周痹”“筋痹”范畴[9],病因病机多因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感受外邪,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气血不能周行全身,不通则痛[40-41],正如《景岳全书》曰:“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也说明了气血不通所致痹痛的病机。肝主筋,《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而中医学所称的“筋”即包括西医学所说的肌腱、韧带和筋膜[42],与FMS压痛点多分布于肌肉、肌腱的起点、附着点相符,故FMS病位在筋[43]。全身的筋按照所属经脉分为手足三阴三阳,称十二经筋,FMS特殊部位压痛点,多分布于经脉循行部位,和经络穴位走行相对应(见表1),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4条阳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2条阴经。故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宗以周行气血、畅通经络为治则,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全身症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