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贵池区5、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结果》

《表3 贵池区5、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合力共建 用“心”关爱——池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近年来,全市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虽有所下降,但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冲动型等特点。仅2017年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件15人,其中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实刑1人,缓刑13人,单处罚金1人,全市共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32起(数据来源:池州市司法局)。未成年人身心处于不成熟阶段、身心发育尚未定型、自我意识水平较低、自我认知存在偏差,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足和社会心理援助机构缺乏。一方面,学校为了学业成绩和升学率,一味地强调学科知识尤其是考试科目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情绪情感等心理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城区11所中小学调研发现,大部分中小学缺少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授课教师基本上由班主任或体育老师兼任,故而不能正确应对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能有效地提供相应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关爱。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往往缺乏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存在明显的性格缺陷。调查显示(表3):存在情绪障碍的个体检出率为6.9%,存在性格缺陷的个体检出率为12.7%,存在社会适应障碍的个体检出率为6.4%,存在不良习惯的个体检出率为6.9%,存在行为障碍的个体检出率为8.5%。通过五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性格缺陷方面的问题表现相对较为明显。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及家长渴望获得相应的心理援助与心理关爱,但社会却少有这方面的专业机构,致使未成年人的由不良情绪恶化为不良心理,进而产生不良行为甚或犯罪行为。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