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典型融合单元产沙模数》

《表3 典型融合单元产沙模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改进VIC模型的岔巴沟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4为19880713号次洪流量和输沙率模拟过程。由图4可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出流域出口实测洪水流量、输沙率要素的涨落过程和峰值。由于耦合模型以融合单元为基本单元,考虑了降水、植被、土壤、地形等因子对产汇流、产汇沙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可同时给出该场洪水产流、产沙的空间分布。图5显示19880713号洪水的产沙主要集中在中游两侧和下游右侧,最大产沙模数约为1 650t/km2。分析发现对于同一场暴雨过程,不同融合单元的产沙模数可以相差巨大,出口断面的输沙量往往仅由部分融合单元提供,分布式产沙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口断面泥沙的来源,更直观地展现每个融合单元土壤侵蚀程度,有利于深入研究水沙的时空关系。如表3中给出的7个典型融合单元(分布见图5),降雨量接近且产流量相同,产沙模数则存在较大差异,揭示了下垫面对产沙的影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