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2—2015年典型雨雾过程南京站08时高空湿度变化统计》

《表2 2012—2015年典型雨雾过程南京站08时高空湿度变化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江苏地区雨雾天气特征及成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2中3次典型雨雾过程中南京站08时各层次上温度露点差和相对湿度变化可以看出,1000 h Pa相对湿度为93%,温度露点差为1℃。925 hPa相对湿度为78%,温度露点差为4℃,相对其他层较干,这也是降水较弱的原因之一。850 h Pa平均温度露点差降到了2℃,平均相对湿度上升到89%;500 h Pa、700 hPa平均温度露点差分别为19℃和8℃,相对湿度为16%、65%,这与辐射雾空间结构表现为“上干下湿”的现象有所不同[20]。雨雾过程中低层925 hPa上湿度不强,没有明显的湿空气,说明水汽主要是来自于中高层下落的雨滴的蒸发。中高层较强的湿空气也是降水形成的主要水汽条件,500 h Pa上较干有利于弱降水的形成。总之,雨雾过程中饱和层厚度较厚,850 hPa以下各层整体表现为“整层均湿”,低层湿度大与降水粒子在近低层蒸发有关[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