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两种生物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

《表4 两种生物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老化作用对巨菌草茎生物炭内源铜镉活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百分比表示不同BCR形态重金属占总量的百分比。

由表4可见,老化前,九牛和红壤生物炭内源Cu主要为可氧化态(54.7%和47.6%)。对于九牛生物炭,三种老化方式较老化前均显著降低了可氧化态Cu含量,增加了酸溶态和残渣态Cu含量,未对可还原态Cu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三种老化方式之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冻融循环使可氧化态Cu降低了82.9%,酸溶态和残渣态Cu分别增加了233%和104%。与九牛生物炭类似,老化作用显著降低红壤生物炭可氧化态Cu含量,增加了酸溶态Cu含量,没有对可还原态Cu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冻融显著降低了残渣态Cu含量,冻融循环使红壤生物炭可氧化态和残渣态Cu分别降低了42.3%和34.4%,酸溶态增加了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