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清代广南府夷人构成变迁表》

《表1 清代广南府夷人构成变迁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清代中越边界广南府夷人构成研究——基于地方志与民族图册的考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纵观清代不同时期广南府夷人的构成(表1),变迁较为明显的有自乾隆时期出现的擈喇、??支系以及自道光年间出现的瑶人。擈喇、??支系均为现代彝族的先民,其支系名称增多,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清朝统治的深入,发现了一些此前未被发现的群体,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不同分支在迁离原部之后,在另一个闭塞的区域又形成一个新的小集体,同时也就出现了代表这个新的小集体的名称,反映了彝族先民内部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14]531瑶人,清代主要分布在广西,在云南数量相对较少,分布分散,多处深山且经常迁徙,康熙《云南通志》与雍正《云南通志》中均未见相关记载。道光《广南府志》中已有瑶人记载,其条目内容与乾隆《开化府志》中的瑶人条目完全一致,“瑶人,性广悍自谓盤瓠之后……多处深山……所居之处不四五年即迁”[9]卷185。道光《广南府志》是在康熙《初辑郡志》与乾隆《广南府志略》基础上修成,而康熙《初辑郡志》已经无存,乾隆《广南府志略》也已经残缺,因此清代广南府瑶人最早见于记录的具体时间无法得知。由于乾隆时期《皇清职贡图》收录的云南省夷人中并无瑶人,故推论道光之前广南府即便有瑶人,数量应该相对较少,或者居所十分偏僻,未能引起当时修志者的注意。言及修志者,本文所用地方志与民族图册的作者都是清朝的官员,因此他们对广南府夷人的观察都有自己的立场,再加之时代局限性,其所载内容并非与真实的历史情况完全符合。但是,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官员背景,这些地方志与民族图册投射出清朝官方对当地夷人的认知演变。对照清代不同时期的《云南通志》,“种人”自道光《云南通志》中得另立一目,正是受到《皇清职贡图》纂修以来以“王会”观念整理收集关于夷人知识的时代思潮之影响,[15]以《伯麟图说》为代表的一系列“滇夷图”的出现也与这一背景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