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发展阶段与年龄、山地海拔、山难诱因相关检定摘要表》

《表2 发展阶段与年龄、山地海拔、山难诱因相关检定摘要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山地户外运动罹难事故的基本特征及发生规律——以2008~2017年户外山难事件罹难者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表中百分比为列联表总计数;2)AR是调整后残差;3)下表同

如表2所示,在山地户外运动的酝酿期、发展期、平稳期,户外罹难者由90人、183人增加到235人,罹难者人数显著增加。同山地户外运动发达的国家进行横向比较,2008年我国户外罹难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略低于欧美及日本,由于山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人口基数正在急剧增大,而户外安全教育、户外救援体系在不断深入和完善,因此,户外罹难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实际不会大幅上升。纵向比较显示,酝酿期90名罹难者中,有18名在挑战型山地户外运动中遇难,13起罹难事故发生在高海拔山地,只有9名在娱乐型山地户外运动中遇难,7起罹难事故发生在近郊山地,很显然,高海拔挑战型山地户外运动发生的罹难事故所占比例较高。平稳期235名罹难者中,只有45名罹难者在挑战型山地户外运动中遇难,24起罹难事故发生在高海拔山地,但是分别有33名、127名罹难者在娱乐型、健身型山地户外运动中遇难,分别有58、125起罹难事故发生在近郊、低海拔山地,结合表2调整后残差(AR)的检验结果,可以认为罹难事故在总体上呈现由高海拔挑战型山地户外运动向低海拔健身型山地户外运动、近郊山地娱乐型山地户外运动转移的趋势,这一趋势和欧美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百年山难史有相似之处,也符合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