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外源酚酸处理浓度梯度》

《表1 外源酚酸处理浓度梯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酚酸类物质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称取(A)对羟基苯甲酸、(B)绿原酸、(C)香豆素、(D)阿魏酸、(E)咖啡酸各1g分别溶于4mL无水乙醇中,定容至1L,配制成1.00mg/mL母液,放入4℃冰箱备用(分别以A、B、C、D、E表示)。将母液稀释至500、50、5、0.5mg/L的溶液(分别以A4、A3、A2、A1;B4、B3、B2、B1;C4…E1表示,表1),采用玻璃培养皿法。在直径9cm的玻璃培养皿底部铺两层灭菌滤纸,分别均匀摆放灭菌(用75%酒精消毒3~5min后再用蒸馏水冲洗种子4~6次)处理的苜蓿种子30粒,加入5mL不同浓度的酚酸溶液(500、50、5、0.5mg/L),每个处理重复3次,置于光周期25℃、12h,暗周期20℃、12h的人工气候箱中发芽。种子发芽的标准为胚根突破种皮1~2 mm[15-17],每两天补充相应的酚酸溶液,对照添加蒸馏水2mL,每天定时记录发芽种子数。第7d统计苜蓿的发芽率、发芽势(经预试验,在该试验条件下,培养3d时苜蓿达到发芽高峰期,培养至4d后不再萌发,故采用培养3d的数据测定其发芽势)、胚根长和胚轴长。5d后切取主根根端1cm根段,在ZEISS Observer D1体式显微镜下,Axio Cam MRC5型显微数码摄影仪系统10倍放大视野下观察苜蓿根毛形态并拍照,用显微测量软件测量根毛长度。每组处理测量5个根段,每根段上测量10根根毛,计算根毛的平均长度,重复3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