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膜的Rq值:介孔SiO_2孔道结构对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表1 不同膜的Rq值:介孔SiO_2孔道结构对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介孔SiO_2孔道结构对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TFC和TFN的膜表面粗糙度通过AFM表征,结果见表1,其中Rq为膜表面的均方根粗糙度。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介孔SiO2添加量的增加,Rq均呈现增大趋势。这是由于在有机相中添加纳米粒子后,降低了界面聚合的聚合度,使得反聚酰胺层由小的“峰-谷”状结构变为较大的“叶子”状结构,导致膜表面粗糙度增加。而由于介孔结构的影响,相对于实心SiO2引入后制备的复合膜,介孔SiO2掺杂的复合膜表面粗糙度略大。随介孔SiO2添加量的增加,膜表面的粗糙度由45nm增至71nm。介孔SiO2的掺杂一方面使膜表面形成了叶状形貌,增加了膜的表面粗糙度;另一方面表面SiO2的存在也会导致膜的表面平均粗糙度出现增加的现象。高含量的SiO2掺杂会使得其在膜表面出现一定的团聚现象,使得膜表面粗糙度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