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CLM与FLake湖泊模式在2 m、3 m、5 m、12 m、15 m和26 m 6个深度处在无冰期模拟的湖泊水温与实际观测值评估》

《表3 CLM与FLake湖泊模式在2 m、3 m、5 m、12 m、15 m和26 m 6个深度处在无冰期模拟的湖泊水温与实际观测值评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湖泊模式对青藏高原典型湖泊适用性对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分别选取2 m、3 m、5 m、12 m、15 m和26 m6个深度在无冰期的观测值与CLM和FLake湖泊模式的模拟水温进行对比。图4为2 m、5 m、12 m和26 m的模拟结果和观测值对比。从图4中看到,两个模式都能较好的对各层深度水温进行模拟,并且发现与观测值一样,随着深度增加,模拟湖泊下层的水温略微降低。已有研究说明,气温的提高会导致湖泊上层的平均水温升高,从而也提高了湖泊的热力稳定度,减弱了上下层间的对流,减少了能量交换,湖泊下层的温度会略微下降(Hondzo,1993)。在2 m[图4(a)]和5 m[图4(b)]的深度,升温阶段7月份前FLake模拟的较CLM低,7月份之后FLake模拟高于CLM,但整体上CLM模拟的与观测值更加一致,在12 m[图4(c)]的深度,两个模式的模拟效果与上层类似,在2016年的升温阶段和9月份之后的降温阶段,CLM模拟的水温与观测值更接近,在深层26 m[图4(d)]的深度可以看到水温略微下降,7月份前CLM更接近观测,7月份后观测值与FLake更为接近。总体来说,湖泊内部各层的水温CLM模拟的比FLake更好,更接近观测值。对CLM和FLake两个模式在6个深度的模拟水温与观测值进行评估(表3),两个模式都能很好的模拟出各层的水温。在深度2 m,3 m和5m,Flake的偏差较小,但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均是CLM好,在12 m和15 m的深度,CLM的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性都好于FLake,在26 m的深度FLake偏差更好,但CLM均方根误差和相关性较好,26 m深度两个模式模拟的相关性相较于浅层较差,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总的来说,两个模式都能很好地模拟出各层水温,CLM湖模式对于湖泊内部水温模拟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