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试验结束时收集槽内泥石流体质量》

《表1 试验结束时收集槽内泥石流体质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模型试验的降雨诱发泥石流起动机理初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观察图4可以发现,雨水入渗会在坡体内部形成明显的浸润锋面。且雨水在土体内的入渗较为均匀,不同雨强下的湿润锋形态基本一致。试验结束时不同雨强下的浸润锋深度均为11 cm左右,这是因为黏性土的渗透系数较小,在降雨的中后期,由于表面土体达到或接近饱和,使土体的入渗能力远低于降雨强度,此时,土体渗透系数控制了雨水的入渗过程。多余的雨水则在坡面以径流的形式流出造成坡面的冲蚀破坏。结合图3和图4可知,不同雨强条件下降雨对于黏性斜坡土体的影响范围均在11 cm,这一现象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一致[11]。由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降雨强度的不断增加,泥石流体质量增加速度不断增大,表明降雨强度越大,泥石流的形成规模越大,危害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