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外部冲击源对两国利率波动的方差分解》

《表2 不同外部冲击源对两国利率波动的方差分解》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际技术竞争与利率“L型”演化之谜》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单位:%

(3)利率波动解释的动态分解。为深层次理解和把握国际技术竞争对两国利率下行的解释效力,本文参照仝冰(2017)采用方差波动分解的思路展开进一步分析。本文剔除两国利率自身扰动影响以进行标准化处理,据此计算不同外部冲击源对两国利率方差的贡献程度,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不难发现,本国总需求冲击(23.02%)、本国总供给冲击(16.37%)、国际技术竞争冲击(16.36%)是造成本国利率波动的主要来源,这表明除受本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影响外,国际技术博弈亦是导致本国利率波动的重要因素。外国总需求冲击(55.20%)、国际技术竞争冲击(22.97%)、本国总需求冲击(17.97%)是造成外国利率波动的主要来源,这表明外国总需求是导致该国利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但国际技术竞争以及本国总需求冲击也会对该国利率波动产生重要影响。对比国际技术竞争对两国利率波动的贡献程度,可发现外国利率波动相对更易受到国际技术竞争的影响,国际技术竞争对外国利率波动的解释效力约为本国利率波动的1.4倍。这与当前国际经济特征较为相符,如美国出于担忧中国以5G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发展对其经济造成不确定性冲击,在频繁挥舞关税大棒的同时,于2019年连续两次采取降息政策。此外,表2也表明两国利率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外货币政策外溢的影响,但本国利率受到国外货币政策外溢的影响程度(15.55%)明显大于外国利率受到的本国货币政策影响(3.70%),前者约为后者的4.2倍。这主要源于美元为主要世界货币,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利率波动影响,以致中国利率受美国货币政策外溢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美国利率受到本国货币政策外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