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降雨侵蚀量的观测与统计》

《表2 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降雨侵蚀量的观测与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治理与水土保持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观测2018年6月梅雨季节的降雨,观测区泥沙冲刷量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6月份3个废弃地TW、KST、SCT的对照区域流沙量Sck分别为22、21、25万t·km-2,草被、灌草、林草群落治理区的保土效果Cs值分别为45.9%、61.9%、70%。表明草被、灌草和林草覆被模式在坡面上均有拦蓄泥沙的积极作用。在不同治理措施中,TW废弃地于2017年栽植,第2年的郁闭度不高,草地拦蓄泥沙的能力弱;KST废弃地于2014年栽植,第4年的灌草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拦蓄泥沙的作用较好。而SCT废弃地经10 a治理,林草植被群落林地覆盖率达到90%以上,郁闭度0.6以上,拦蓄泥沙的作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