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7年和2018年贫困户脱贫稳固程度分组》

《表1 2017年和2018年贫困户脱贫稳固程度分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产业扶贫对贫困户的收入增加效应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是贫困户的脱贫稳固程度,作为贫困户脱贫程度的一个评价指标。按照Alkire et al(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经济收入、教育、住房、饮用水、医疗保障等均可作为识别贫困的维度[7]。张昭等(2017)从收入、健康、教育、生活状况等6个维度9个指标构建了“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指数[8]。揭子平等(2016)基于多维贫困理论,认为相对贫困问题较为突出,教育贫困、健康贫困对贫困指数影响最大,其次是饮用水贫困和卫生设施贫困,最后是收入贫困[9]。通过对典型镇贫困户的情况进行分析,收入状况是贫困户教育、健康等个体状况的外在反映,收入达到稳固程度,显示出扶贫的效率。所以,稳固程度从收入维度定义,可以用扶贫政策前后的收入增长率、收入对数值等多种方式表示,研究贫困户在扶贫政策实施中的内生脱贫能动性。本文根据扶贫工作实际,结合当地情况,以贫困户的可支配收入建立脱贫稳固程度变量,从低到高分为非常不稳固、不稳固、一般稳固、稳固、非常稳固5个标准。每一阶段的稳固程度来自于工作中的经验划分,非常稳固和非常不稳固两个阶段划分借助了当地的人均消费支出和脱贫收入标准,中间3个阶段是扶贫工作的日常经验。2017年当地农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024元,收入超过这个指标的,脱贫属于非常稳固程度;人均收入大于6000元的属于稳固程度。收入范围在4000~6000元之间的是不稳固和一般稳固程度,还有一部分贫困户收入小于3959元,当地的脱贫标准是3730元,所以低于3959元认为是非常不稳固程度。划分后,非常不稳固的贫困户是扶贫工作中难度最大、最需要加强力量的范围。表1是贫困户2017年和2018年的脱贫稳固程度分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