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手绘地图中认知频率大于10%的地物》

《表2 手绘地图中认知频率大于10%的地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跟踪调查的北京城市空间感知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中数据为认知频率(%)。

凯文·林奇[5]提出城市意象中主要包含5大基本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在现实中,各意象要素的重要性也是因城市而异,不同城市突出的意象要素各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认知主体的属性、认知客体的类型以及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间的相互作用频度和空间关系。就本次城市空间感知调研来看,因感知空间范围较大,认知主客体间的距离约束显著,面状元素在认知地图中的“可意象性”[5]很弱,区域的界线在手绘地图中几乎是“不可见的”。因此,本文将城市意象要素简化为道路、节点和标志物3类。根据各要素的认知频数(问卷中某项具体要素出现的次数)和认知频率(认知频数与问卷数量的比值),衡量空间要素的可意象性和各要素认知差异,表2中列出3轮手绘地图中认知频率大于10%的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