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长江经济带传统村落与社会经济指标统计》

《表4 长江经济带传统村落与社会经济指标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经济带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力度,也是传统村落保留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选取城镇化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城镇化率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表4)可知,贵州的城镇化率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7.5%和37 956元,在长江经济带的排名均位于倒数第二,云南的城镇化率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6.7%和34 221元,在长江经济带的排名均是倒数第一,而从传统村落的数量看,贵州和云南的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传统村落数量排名倒数两位的上海和江苏城镇化率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87.7%,68.8%和126 634,107 150元,在长江经济带的排名均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分别对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传统村落数量与城镇化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村落与城镇化的相关性系数为-0.676,p=0.011,传统村落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553,p=0.039,相关系数均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表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传统村落数量一般相对较少,反之,传统村落多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常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越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城镇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越高,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和农业社会受到的现代化冲击越高,传统村落保留较少;反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发展缓慢,开发程度低,为传统文化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保持创造了条件,因此,能够保留较多的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