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7—2018年全国文综卷“传统文化”考点》

《表1 2017—2018年全国文综卷“传统文化”考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联系”教学刍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命题者希望通过高考这个“指挥棒”,强化地理教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从而渗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中第4页课后“活动”中增加了“开展简单的天文现象观测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联系关于月相描写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来帮助理解。例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很多人对于诗中描述的时间的理解不同,有的认为是傍晚,有的认为是深夜。从地理角度的解读是:当时白居易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这是月球围绕地球运动规律决定的。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晴朗的白天夕阳西下时气温还是较高的,一般不会形成露;而“露似珍珠”出现时,应该是近地面大气降温的时间比较长了,气温下降到露点后,才可以形成露,应该是深夜了。所以该诗句描述的其实是两个时间段。因此,在新教材的使用中,多引入一些与地理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又可以用地理的视角分析、解释古诗描绘的意境,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