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部分中国红色文学在韩译介目录1》

《表1 部分中国红色文学在韩译介目录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红色文学”在韩国的译介史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依据“大韩出版文化协会”、《韩文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目录》(金惠俊)、YES24、教保文库官网上的数据统计而来。

如表1所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译介到韩国的红色文学作品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诗歌的译介贯穿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年度上看,集中于1986年与1989年;从译介对象上看,前期偏重于艾青,后期则偏重于对毛泽东诗歌的译介。不过,这种现象反而是对中国红色诗歌在韩国影响不断增大的典型性诠释。因为正如马忠所言:“《毛泽东诗词》,这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戎马的见证,也可以说这是整个红色经典的演变。诗词中包含了太多的红色革命、红色精神以及红色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全体现……但我总觉得《毛泽东诗词》确实跟随着红色经典成长的,从开始的革命思想的引入、思想解放的宣扬,到后来革命的发展壮大、敌后根据地的形成。从红军长征的艰苦到土改时农民的欢欣鼓舞。一本诗词,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时代”(见毛泽东2006:7)。第二,小说的翻译占据红色文学译介的主流,涉及的作家作品、时间跨度较广,各题材的译介比例较为均衡。26部红色文学作品中,有16部为小说,占比61%。这些小说既有描述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生活变革的《山乡巨变》,也有反映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誓死保卫家乡、争取民族解放的《红日》《保卫延安》《八月的乡村》,还有刻画建国后知识青年怀着雄心壮志建设祖国的《今夜有暴风雨》、歌颂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与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胜利的《芙蓉镇》等。对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品的译介,为韩国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提供了有效途径。第三,其它体裁的红色文学作品译介较少。这一时期被译介到韩国的红色作品还有《邓中夏传》《把一切献给党》等记述共产党员成长史、思想发展史的传记文学作品,它们对改变当时韩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认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